地球日后记 | 差距在缩小,资金在增加,各国还需再接再厉
点击 星球公社 守望蓝色星球
2020年,全球气候变化指标进一步恶化,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高、陆地和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持续上升,冰川一退再退……时值第51届地球日,各国首脑、金融机构纷纷通过承诺、倡议与声明,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害等全球挑战的紧迫性,为年底的格拉斯哥COP26提供政治势头。本文盘点地球日前后各国NDC更新进展、气候资金承诺、去碳化进程与绿色金融进展,展望2021下半年密集的多边治理活动。
自去年九月到今年地球日,各国新气候承诺将2030年排放差距缩小12-14%
本次地球日的一个重点是美国总统拜登提议举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Leadership Summit on Climate)。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小岛屿国家在内的超过40国首脑出席,并在会上就如何落实《巴黎协定》(后称《协定》)气候目标、增强气候雄心、气候资金规模、以及气候韧性发表讲话。
继承诺2050年净零排放后,美国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天正式向UNFCCC提交了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作为重返《巴黎协定》后的必选动作之一。根据新的NDC以及拜登在峰会上的讲话,2030年,美国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50%至52%,并于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分行业的减排措施包括:推动能源部门去碳化;在2035年前实现100%零碳电力,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改善公众健康;实现交通、建筑和部分工业领域的电气化,并提高能源效率;扩大新能源和储能设施的规模,着重发展零碳氢能等。在农业和土地利用领域,美国计划推广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加强森林管理、采用轮流放牧和土地营养管理(nutrient management)措施。美国还将支持以自然为基础的海岸复原(coastal resilence)项目,发展“蓝色碳汇”。此外,在管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方面,美国将通过《美国创新制造法案》(American Innovation and Manufacturing Act),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的使用。为减少甲烷排放,美国将提高标准,管理油井和矿井的天然气泄露,并通过改进肥料和耕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减少农业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
此次参加峰会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1.7%(根据2018年排放情况)。根据气候行动追踪组织(Climate Action Tracker)的估算,包括气候峰会上美国宣布的气候行动在内,去年9月以来全球宣布的气候应对行动,已经将2030年的排放差距缩小了约12-14%(26-3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但是,美国宣布的比2005年的排放水平减排50-52%的目标,并没有达到《巴黎协定》1.5℃目标所需的57-65%的减排要求。此外,为实现1.5℃目标,美国还需继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制度也会给拜登实现其气候目标带来一定挑战。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李俊峰的分析,首先,美国通过并落实气候政策需要拜登的行政权、国会两院的立法权和最高法院司法权的统一,但目前保守党在国会和最高法院仍较为强势。其次,美国的联邦制度使气候政策在保守州的推广比较困难,拜登在气候问题上需要努力在多个层级与共和党合作。最后,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利结构也较为分散,拜登不能直接领导所有联邦机构,可能会出现政策不一致的情况。因此,美国气候新政的落实情况还需更长时间的检验。
图:美国的历史排放及2030年的减排目标 | 来源:美国国家自主贡献
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主要是重申或再度提高中长期气候目标。英国首相鲍里斯在峰会上宣布以立法形式确定新的气候目标,提出到2035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的基础上减排78%。日本于今年3月份提交的更新版NDC因没有提高其减排目标而受到广泛批评,本次气候峰会上,日本首相菅义伟提出了更高的气候目标:到2030年,日本将在2013年的基础上削减46%的排放,以期成为“全球气候领导者”。但ClimateActionTracker分析指出,日本需要把2030年的减排目标提高到50%左右,才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提出了更高的气候目标,力争在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比2005年减少40%到45%(此前承诺减排30%)。他还称加拿大会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做出更多努力。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也有所转向,他表示在获得发达国家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巴西将力争于203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40%,并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强调,中国已将“3060”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并已经开始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率先达峰。此外,中国会注重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注意维护生态平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公平正义。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并未在峰会上提高其气候目标,仍保持在到2030年,相较2005年的水平减排26-28%,这不足以使澳大利亚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美国气候特使克里承认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气候政策上有所分歧,并表示希望澳大利亚尽快制定有力政策目标,迈向深度脱碳发展路径。
根据《协定》,2020年是各缔约方国家自主贡献的更新之年,更新的NDC需要“比当前的国家自主贡献有所进步,且反映尽可能大的力度”。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举办的COP26推迟至2021年举行,各缔约方更新NDC的最晚期限也因此延后。截至目前,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正式提交了更新的NDC,7个国家提出了新的气候目标,但仍有106个国家没有切实行动。为履行《协定》规定、按计划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各缔约方应在COP26举办(即2021年11月)之前按时提交更新的、更有力度的国家自主贡献。
新的、额外的气候资金承诺:历史欠账与新的承诺
本次气候峰会期间,包括孟加拉国、印尼、马绍尔群岛在内的多个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多次提及发达国家应增加对气候适应和债务减免方面的金融财政支持,并兑现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增加发展中国家采取减缓与适应行动的信心与能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在COP26之前,发达国家需要为对最脆弱的国家提供更大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形成具体的提案,并兑现公共气候资金承诺,包括考虑在今年6月举行的G7峰会上兑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提供1000亿美元的承诺。
200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2012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并至2020年使资金额度达到1000亿美元,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是,根据联合国气候投融资独立专家组的研究,虽然全球可调动的气候资金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未能兑现1000亿美元的承诺”。根据《巴黎协定》,发达国家要在2025年前提出新的气候资金承诺,此承诺不低于1000亿美元每年。但2021-2025年间的气候资金安排则语焉不详。
在此背景下,部分发达国家在峰会上表示将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规模,但其资金规模还需进一步提升,才能兑现其气候资金承诺。4月21日,拜登发布美国首份国际气候投融资方案,其中包括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公共资金,协助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气候韧性,以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根据该方案,美国预计在2024年之前,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年度公共气候融资相较于奥巴马-拜登政府后半期(2013-2016财政年度)增至两倍,并将适应性融资增至三倍。有关机构将配合拜登的决策,如美国国际发展署计划在COP26上发布一项新的《气候变化战略》(Climate Change Strategy),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也将更新其发展战略。21日,拜登要求国会批准一项25亿美元的公共资金,包括向绿色气候基金(GCF)提供12亿美元。但这部分资金无法完全弥补美国此前承诺的缺口。奥巴马政府曾承诺向GCF注资30亿美元,但仅有10亿美元到位。德国总理默克尔承诺在2022年之前将德国的气候资金翻倍,达到每年40亿欧元,并主张发达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的时限应该至少延长到2025年。英国首相鲍里斯同样对发达国家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表达了信心。未来五年将是气候资金能否到位的关键时期,发达国家需要继续动员尽可能多的公共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公共危机。
UNFCCC框架外,部分政府与私营部门在动员更多资金,支持零碳繁荣
美国国际气候投融资方案还提出,要扩大国际气候融资并增强其影响力,在国际上充分动员私营融资,并使资本流动与低排放、高气候韧性的途径保持一致。世纪挑战集团(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将于2021年4月采纳新的气候战略,将投资气候智能型和可持续基础设施为业务核心,并计划在今后5年将其50%以上的业务资金用于气候投融资。
私营部门方面,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The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在峰会举办前一天正式成立,致力于募集数万亿美元资金,以塑造全球零碳经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该联盟包括净零资产所有者联盟(Net Zero Asset Owners Alliance)、净零资产管理者倡议(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和新的净零银行业联盟(Net Zero Banking Alliance)。全球负责逾70万亿美元资产的160多家金融公司加入了倡议,包括最新加入的来自23国的43家银行,以加速向2050年零排放经济的转型。所有联盟成员必须利用基于科学的方法学实现涵盖所有范围的净零排放,制定2030年目标,并按照联合国“奔向零碳”(Race to Zero)的标准进行碳排放核算及信息披露。
全社会系统性变革在即,中欧绿色金融最新分类标准助力经济体绿色化进程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促进资金流入绿色行业和领域,助力气候目标的实现。4月21日,中国与欧盟在同一天发布了各自的更新的绿色金融分类标准(Green Taxonomy),成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采取协同行动的重要信号。中国发布的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实现了中国国内绿色债券目录的统一。更新的绿债目录有三处重要改进:第一,使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更加科学、明确,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并采纳国际通行的“无重大损害”(Do No Significant Harm)原则,使减碳约束更加严格;第二,优化债券发行的管理模式,使四级目录与《绿色产业指导名录(2019年版)》的三级目录基本一致,统一债券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第三,分类逻辑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新的绿债目录实现了二级和三级目录与国际主流绿色资产分类标准基本一致,有助于境内外主体更好地识别、查询和投资绿色资产,也有助于推动未来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欧洲也于同一天发布了《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授权法案》(EU Taxonomy Climate Delegated Act),由低碳、转型、扶持(enabling)和适应四个领域的科学标准组成,引入科学标准来界定符合欧盟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经济活动,使气候投融资的监管更加统一且严格。法案覆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欧盟经济活动的80%以上,包括能源、交通、农业、林业、制造业及建筑等领域。
中欧此次在各自绿色金融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探索相通标准的尝试和努力。形成可以互相参照、彼此重合的绿色分类标准对推动全球可持续进程,构建多边绿色金融体系大有裨益。考虑到欧盟发布的是相对综合的分类标准规则体系,且提出“气候中和”,涵盖全部的温室气体,其标准体系对于中国未来扩展绿色金融分类目录具有借鉴意义。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对绿色资产和项目的界定仍然存在差距,因此不同市场间应继续探讨如何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以推动可持续投资领域取得进展。
煤炭退出、鼓励氢能等低成本低碳技术成为国内能源去碳化的行动重点
能源电力部门的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次峰会上各国反复提及煤电退出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为能源领域的去碳化转型确立了基本方向。
在退煤方面,习近平在峰会上强调,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中国加速形成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气化为中心的电力系统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需要转变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使其从基荷能源向调节型能源转变。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能源规划应尽可能加入暂缓新建煤电厂、停止新增海内外煤电投资等内容,在五年内遏制煤电的增长趋势,并在2030年前开始减少存量。其他主要排放国也强调将加快煤电退出进程。德国此前通过立法,计划最迟在2038年前实现煤电退出。但研究以及德国联邦环境部长舒尔茨均指出,根据《协定》目标以及欧盟减排目标,德国需要也有能力在2030年完全退出燃煤发电。 韩国在峰会期间宣布将停止对海外燃煤电的公共资金支持,并关停国内运行年限在十年以上的燃煤电厂。美国在其国际气候投融资方案中也宣称将终止对高碳化石燃料的国际公共融资。日本提到要尽快实现电力系统脱碳,但没有对停止海外煤电投资提出明确的时间表。
在逐步淘汰碳排放较高的化石能源的同时,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满足新增的供应需求。多个参加气候峰会的国家呼吁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例,开发绿色氢能,以及增加对CCS和CCUS等绿色技术的投入等。其中,澳大利亚在峰会召开前正式批准一项决议,将对绿色氢能和CCS技术的研发新增额外5.392亿美元投资,至此,澳大利亚用于CCS技术的投资总量将达到2.63亿美元。欧洲在2020年就发布了《欧盟氢能战略》、《欧洲能源系统整合策略》等指导性文件,将发展绿色氢能作为支持其绿色复苏的重点战略之一。德国、法国等国也相继通过国家能源战略,确立“绿色氢能”的优先投资地位。美国也在最新的NDC中提及要着力发展零碳氢能,以降低能源部门的碳排放。去碳化趋势下,包括氢能在内的绿色技术竞赛将成为未来全球竞争的主要领域。
展望2021
每一次的首脑峰会,都是各国凝聚政治共识、展现共同领导力的机会。世界地球日前后的峰会、承诺、声明与倡议展现了国家与非国家主体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零碳经济的积极构想。在迈向今年6月中旬的英国G7峰会、10月底的罗马G20峰会、昆明COP15以及11月的格拉斯哥COP26进程中,我们期待各国政府与私营部门的领袖把握每次机会,展现应有的决心、领导力与行动力,以明确的政策信号激发零碳市场与低成本零碳技术革新,以新的发展理念重塑人与自然关系。
相关阅读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中国气候快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及资源链接